詩人劉臘華曾經(jīng)說“個人感覺,詩人不應(yīng)只是站在高處與世界握手,寫一些太過意象的詩作讓人一頭霧水,從而只做自己精神上的沙皇。有責(zé)任感的詩人,應(yīng)該是擁抱大眾,回歸平民,讓自己的內(nèi)心與受眾產(chǎn)生共鳴!
這樣說來,詩人劉臘華似乎應(yīng)該是一位平民詩人。
事實上如何呢?請看他的詩集《什么將我照耀》!
讀完他的《什么將我照耀》,總體的感覺是:他是一位詩人,但是,他又不僅僅是一位詩人,某種程度上,他更應(yīng)該是一位散文家。他的很多文字,記敘多于意象,他的文字應(yīng)該不是來自書房,而是來自田間地頭、農(nóng)舍院落,甚至來自江河湖海,名山大川。他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然后自然而然過度到自己的思想里,經(jīng)過物我的融合,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種樸素而純真的散文化的詩句,它們能激起你我的共鳴,說我之想說而未能說。
首先,詩人從來沒有把寫詩當(dāng)做陽春白雪的高雅行為,更多的時候,他接觸的是下里巴人,他的文字里也滲入了更多的泥巴、雨水,甚至淚水、血水。因此,他不為寫詩而寫詩,他只為心情而寫,表達,是他唯一的目的。
請看他的《土葬》:村莊在散發(fā)硫磺味的的煙霧中/沉浮/鼓樂手動情地吹打/失衡的天空/ /日子披上了白布黑紗/孝心裁剪為一片片黃紙/灑落在村前的道場/作古的先人,神色安詳/在葬夫們的肩頭/緩緩西去/ /厚土因一個人的逝去/增加了一份沉重/皇天下,一盞燈的熄滅/意味著一間房子/出現(xiàn)了黑色的空洞/一個人卸去了生活的鐐銬/另一些人/背負上了思念的枷鎖/ /悲戚的心/隨一抷黃土的覆蓋/一層一層的收緊/那條回家的土路/從此被淚水踩成一道/西天十萬八千里的泥濘。
在這首詩里,一個送葬的場面似乎就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做到這一點,也許并不難,僅用小學(xué)生記敘的手法即可。可是,詩人一些恰到好處的用詞造句,真的是神來之筆。如“日子披上了白布黑紗、孝心裁剪為一片片黃紙”,這就讓人從中看出葬禮的聲勢是多么浩大,而那故人的子女,心中的哀傷無以言表,只有借助一片又一片的黃紙來抒發(fā)。再細心研讀一下,可以看出,詩人用過兩個“西”字,一個是“作古的先人……西去”,一個是“土路……踩成……西天……的泥濘”,這里,前一個“西”既有現(xiàn)實的地理方位上的可能,更有古人魂歸西天的寓意。再看,“一個人卸去了生活的鐐銬,另一些人,背負上了思念的枷鎖”,正如我們常?畤@一個久病的人,逝去是解脫,可是,對于活著的人呢?從此陰陽兩隔,相見不再,那漫長的思念,該到何時才能慢慢淡忘?相信我們的讀者,如果有過痛失親人的經(jīng)歷,對這種哀傷、痛苦的場面,應(yīng)該有著深切的體會,從而,詩人這么細心的描寫,也為那些痛定思痛的人,無疑是給了一份鎮(zhèn)痛藥,死亡,是生命必達的終點,痛苦,也是生命必經(jīng)的過程,生離死別的折磨,人人都會遇到。
其次,詩人深知,詩歌解決不了吃飯與穿衣的問題,詩歌就是詩歌。雖然,他知道,金錢很好,地位也不錯,沒有金錢與地位,再偉大的詩人仍然可能窮困潦倒,甚至眾叛親離,但他沒有希冀他的詩作,為他換來銀兩,這也是他繼續(xù)做著平民詩人的理由。在《復(fù)活的海子》里,他這樣寫道:海子,讓我告訴你/你的新娘不再睡在你的木屋里/……/她們?nèi)チ藙e墅/去了T型臺/……/讓一個叫做屌絲的漢子自慚形穢/……這樣的筆觸,這樣的感慨,既是他給予海子身世的同情,某種程度上,更是對自我處境的嘲諷。當(dāng)然,詩人對于自己的詩作,沒有物質(zhì)上、金錢上的交易欲望,并不等于他不看重自己的文字,相反,詩人更希望有人理解他的詩。就像他在《復(fù)活的海子》里繼續(xù)這樣寫著:海子,回來/……/海子,告訴她們/麥地有多憂傷/太平洋里噙滿了淚水/喂馬,劈柴有多幸福?此,他以這種呼喚的語氣,與海子對話,其實,他正是借海子的影子,告誡世人,生活不僅僅是物質(zhì)層面的,一個人的心多么需要理解!海子的物質(zhì)生活不夠豐盈,也許不足以讓他沉淪,唯有精神上的孤獨,才讓他無法承受,這也許就是海子走上不歸路的魔魘?如果說,文字不是寫給別人看的,不需要更多的人來欣賞,只需要少數(shù)幾個人讀懂,那不如不要寫出來,爛在自己肚子里,那樣更好,更純潔,免得被人說三道四,指指點點。我個人揣摩,一個喜歡用文字表達心聲的人,大抵是不忌諱別人對他文字乃至心靈深處的深刻解讀的,哪怕這解讀有出入,甚至大相徑庭,相反,擁有更多的讀者,豈不是可以找到更多的知音?正如我得到他的這本書,完全是他友情的贈予。
再說,詩人之所以是一個平民詩人,還體現(xiàn)在他對親人的愛,對朋友的愛,他的詩里,無處不體現(xiàn)出他的知足,他的感恩,他把自己扎根于、包裹于那些地地道道的底層民眾之中,然后,他又盡力回饋、反哺這些養(yǎng)育、幫助他成長過的人。
詩人的家鄉(xiāng)在宿松,棉花應(yīng)該是主要作物。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棉花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這本詩集里,關(guān)于棉花的詩作有七篇,可見,寫棉花,其實就是寫鄉(xiāng)情,寫母親,在《棉花》里,詩人說,“我是棉花的后裔”說父母是“兩顆70高齡的老棉桿,仍挺拔在棉地之上”,在《深入棉田》里,詩人將母親融入棉花,他這樣寫道:遙遠處一間老屋/棉花車充滿白色的嗡聲/記憶中母親是一錠棉紗/由豐盈走向單薄/年年紡織游子身上/御寒的棉衣。我很喜歡這樣的句子,既形象又生動,它飽含了詩人對母親的愛,母親就是“游子身上御寒的棉衣”,不僅暖在身上,也暖在心里,它是游子對母愛的向往,對母親的依戀;同時,“母親是一錠棉紗/由豐盈走向單薄”,又深深地表達了詩人那顆赤子之心,有愧疚、有憐愛、有感恩,……,母親的千辛萬苦,兒子的千言萬語,被這四句濃縮,這就是詩歌的精粹。在《想念布鞋》里,詩人說“……想念布鞋/我會努力地向女兒描述/她祖母額頭上的青絲/是我們一家每個人腳下/一縷燦爛的陽光/足夠我們一生/行走在她的溫暖里”。在《為木匠的父親》里,他這樣寫道“……之后,父親/我們村莊唯一的木匠/以木料的姿勢/擁抱/另一堆涂滿黑色的木料”。在《清明外婆》里,他這樣寫道:這是清明/外婆,你的外孫被工作羈絆/在大別山的一座縣城/用信箋表達對你的哀思/這哀思彌漫田野,彌漫異鄉(xiāng)/蓋過了一茬茬莊稼/蓋過了一寸寸老去的時光。
詩人的詩作更多的是感激、感恩。但是詩人也有苦悶彷徨的時候。不信?你看-------
在《黃梅雨》里,他這樣寫道:滿天百感交集的淚珠/淋濕了故鄉(xiāng)的往事/失語的歸鳥,深鎖樹梢/我是一只流淚的鳥兒/沒有月色的夜晚/我放飛濕漉漉的音樂……
在《回望大山》里,他這樣寫道:二十三年前/平原的一只孤鳥/被風(fēng)推著進了大山/……我的算盤在鳥巢中開花……誰能聽出你的淚花四濺?……
在《獨處異鄉(xiāng)》里,他這樣寫道:……異鄉(xiāng)的天氣出奇的寒冷/這個黃昏/我獨自行走在大街上/所有的風(fēng)兒只向我吹來/所有的寒氣只向我襲來/我看見隔窗的一盞盞燈光/它們?nèi)寂馊谌凇?/FONT>
當(dāng)然,他的《什么將我照耀》遠不止這些,更多的美文留待大家自己去賞讀。
詩人是偉大的,詩人也是平凡的。對于詩人劉臘華,除了崇拜,更多的應(yīng)該還是感謝,感謝他的詩歌如此親切,我能讀懂其中一部分。
注:珍惜,女,本名王業(yè)玲,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供職于岳西縣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