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景仰文化而景仰桐城。桐城文人輩出,久就想親身感受一下這片土地的靈氣,在它的古風遺韻里漂洗一下我這顆浮躁的心,恰好美女微雨清荷和悠悠女兒心邀我們魅力廬江論壇的幾位文友去桐城一游,寶劍,名馬,美女,名城,誰肯錯過這最美麗的人生時光?
10月25日,天還未睜開眼睛時,陽光雨、明月重山外、君子約定就已早早靜候在廬江西門客車站了。悠悠女兒心和微雨清荷姍姍來遲,還口中念念有詞,仿佛她們來遲了反而是別人的錯。
從火車站打的士去東作門,沿途讓我們絲毫感覺不到這座城市的繁華。的士沿龍眠河行駛,眼前一副奇異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我們一行。一道石壩橫河筑就,壩上一二十個女子一字排開,不時傳來陣陣“篤篤”的搗衣聲。我開始懷疑這真的是桐城市區(qū)嗎?我覺得這幅“群女浣衣圖”比起一千多年前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畫面,更加顯得幽靜,更加富有詩意。我真的不敢相信現(xiàn)代文明的腳步還未驚醒這繁華里的一汪靜水。
東作門古樸雄偉,氣勢恢宏,周邊的建筑群古色古香古風古韻。瞅瞅那幽深的街巷,出奇的寧靜,出奇的悠雅,仿佛一磚一瓦一石一柱都浸潤著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
如果說龍眠河水清見底,宛若古城深情而明亮的眸子,讓這座歷史古城青春不老風韻猶存的話,那么那些依河而建的曲橋回廊便像是美人的眼影唇膏,讓她變得更加靈性更加嫵媚,讓我們在驚嘆她美麗的同時,更崇拜他的圣潔與卓絕!褒埫吆樱┏侨嗣竦哪赣H河!”河畔這條醒目的標語似乎在告訴我們,她如此的風姿綽約光彩照人,原來是她的兒女用心血凝成的愛在護衛(wèi)著她滋潤著她。
沿河而上,一座古老的石橋橫跨在寬闊的河面上。橋面的石板是少見的石板,每塊都有八九米長。光滑的石板仿佛訴說著它曾經(jīng)的滄桑。橋面中間的那道道溝痕似乎在告訴我們它歷史的沉重與辛酸。行至橋頭,突然看見橋欄上有人寫道:“釣魚島是日本的,”我心頭的火氣一下子竄了起來。不待我火起,又瞅見后面緊跟著一句:“日本是中國的!”我這才覺得這樣說才解氣。陽光雨老師一下子也來了興趣,連忙舉起相機想把這一行話完整的拍下來。誰知一老者路過我們身邊,氣沖沖地說:“這話你們也拍?”我連忙解釋其中的道理,老者一聽連忙點頭:“不錯,這話不錯,連小日本都是中國的,還講什么釣魚島?”
走進東大街,仿佛走進了桐城的歷史。深深的巷子,光潤的石板路面,鉛灰的青磚古瓦,低矮的小木樓,諸多的歷史元素在這里依然各得其所。街道安靜閑適,三三兩兩的老者悠閑的在忙那可做可不做的活計。偶見一間“小凡發(fā)屋”,看樣子早已關門,只留下一塊招牌而已。想不到傳統(tǒng)文化在這里盤根錯節(jié),竟讓現(xiàn)代文明在這里也望而卻步?纯次覀冄矍暗睦辖,望望遠處的新型城區(qū),我倒覺得古城的傳統(tǒng)也并不影響城市的現(xiàn)代化進程,我們何苦要孜孜以求一個阻斷了歷史的新型城市呢!
徜徉廊橋邊的街心公園,我們的身心都無比的放松。嚴云高師徒及董永七仙女的青銅塑像,高大生動,神情畢肖。駐足細聽,宛如優(yōu)美的黃梅旋律,隨龍眠河的陣陣輕風,徐徐飄來。為什么桐城市政府不把這么好的黃金地段開發(fā)成商貿(mào)區(qū)?我想,也許不想打擾蕓蕓市民的傾聽雅興,還樂于民,還美于民,才是決策者的初衷。
文廟是桐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它坐落于市中心。桐城市政府正在它的西側(cè)建文化沙龍活動中心,在它的東側(cè)將市政府遷址,建博物館。這樣氣派宏偉的系列文化建筑群,既自成體系,又相互呼應,使這座規(guī)模并不大的城市有了一顆碩大的文膽,使他的文化品相更加飽滿,更加豐贍。
是的,一天的桐城之行,我未看到那千城一面的鋼筋混凝土式的麻木表情,也沒看到它的喧鬧繁華,更沒看到它的驕奢浮躁,但從他的蒼顏古貌里,我們讀出了他的閑適舒緩,溫婉隨和,也讀出了他的豐厚寧靜,儒雅風流。
桐城,一座有底蘊的城市,它的每一條巷道都留下了歷史的印記。
桐城,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的符號從它的腹地一直延伸至邊邊角角。
桐城,更是一座有靈魂的城市,只有有靈魂的城市,才可能有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與壯大。
桐城,我心中的城,我的希望之城,也許它的發(fā)展對我們廬江的城市建設有些有益的啟示。